屋頂接管集雨水 省水又省錢
資料來源:2009/02/14 自由時報 AA4陽宅風水/建築百科版
記者盧賢秀/報導.攝影
雨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!國立海洋大學利用基隆多雨的特色,收集屋頂、山澗雨水,經過濾、儲存後,供應噴泉、湧泉、生態池與宿舍廁所的使用,年省40多萬水費。
排水孔加鐵網濾垃圾
海大河海工程系教授廖朝軒表示,在屋頂排水孔加裝鐵網,可以防止垃圾流入集雨樽,密閉式的儲水槽不會孳生蚊蟲。收集的雨水經過沈澱、過濾處理後,水質已經相當乾淨,機房也有監測系統,水質PH值都維持在7.0,不過為了安全,洗手台等與人體接觸的水,還是使用自來水。海洋大學宿舍區和公園雨水以及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,1年可以省下40多萬元的水費。建築師吳德賢也認為,明年開始,總樓地板面積3萬平方公尺以上的新建築物,都必須有雨水或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的設計,在開發設計時,只要多一些巧思,就可以做到水資源再利用,成本也不會增加太多,值得去做。
簡易買設備省錢節能
一般社區和民眾,只要利用簡單的設備、很省的經費就可以做到雨水回收利用。如果利用回收雨水沖廁,最好與洗手台的管線分離,一般舊有住宅管線必須更換,花費較大,因此不建議採用,一般舊有社區住宅最好利用收集的雨水,作澆灌、灑水或是洗車。雨水回收管和自來水管必須分離,回收管漆上綠色,標示回收雨水等字樣,避免接錯誤用。
一般住宅最簡單收集雨水的方式,就是直接從屋頂集水溝接管收集雨水;斜背式的屋頂,像鐵皮屋等,只要在屋簷的地方加裝集水溝就可以。
廖朝軒說,雨水回收系統中,最貴的就是容器,因此一般家庭或社區,用便宜的塑膠桶、舊的水塔就可以,克難一點的也可以用舊的汽油桶等,幾百元至1,000多元就可以搞定。不過儲存雨水的容器最好是密閉式的,水最好經常流動,以免發臭、孳生蚊蟲。
三妙招收集雨水
1.屋頂增設排水管
海洋大學將屋頂原有的排水孔以水泥加高約10公分,並在圍牆牆角打1個排水孔,在牆壁上加裝排水管,並接到「集雨樽」儲存,如果雨量大時,積水高於10公分,就經由原來的排水管排出,原有排水功能和設備不須更動。
2.分流設計分類使用
一般認為初期雨水比較髒、水質偏酸,因此水管在進入集雨樽前可設分流管,直的水管與分流管約有2公尺落差,初期流下來的水先流到直的雨水管,滿了後,後期的水就會流到分流管流入集雨樽。
3.自屋頂引水到水溝
另一種是屋頂的雨水經排水管直接排到水溝,只是在水溝裡接管引水到設在地底下的初沈池,水沈澱後再抽到機房過濾,儲水塔內就是乾淨的水。雨水儲水塔和自來水塔間有管線相連接,回收雨水用完了,就可供應自來水,管線間的水管必須更改。
樹幹繞麻繩集水
除了一般屋頂集水外,也可以利用樹幹來收集雨水,以麻繩纏繞樹幹,樹下放個水缸,雨水經樹幹引流到水缸裡,也可以利用麻袋、棕櫚葉來導引集水,早期的住民,甚至現在有部分原住民都是用這種方式收集雨水。
年省下40多萬水費
除了提供景觀澆灌、洗滌用水之外,沖廁也是回收水再利用最大用途,海洋大學有工學館和2棟宿舍利用回收雨水沖廁,1年省下40多萬元水費,可說是節能減碳代表作。
|